「近代体育的发源国」现代体育的发源地

博主:adminadmin 2022-09-16 128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6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近代体育的发源国」现代体育的发源地

内容导航:
  •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 简述体育赛事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世界近代史体育
  • 解密圣火采集幕后的故事
  • 一、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来源:中国新闻网

    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一节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旨在吸引社会关注、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资料图: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体育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分支,其中,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就来瞧瞧在体育博物馆中“藏着”的中国体育史!

    蹴鞠

    2004年5月8日,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明确表示,经过专家考证,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并向中国足协颁发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的象征性奖杯。

    一年后,临淄足球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世界首个全面展示中国足球两千多年历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专业足球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2016年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淄博举行,佩莱女友瓦尔加举着临淄足球博物馆馆长马国庆赠送的蹴鞠。图片来源: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临淄足球博物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鞠”,比如八片鞠、十二片鞠。这里的“片”指鞠由多少片皮缝制而成。此外,馆内还陈列着齐国故都临淄发现的石球。

    这些馆藏物品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悠久历史,讲述着中华民族先人们的无穷智慧。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2019年3月3日,淄博蹴鞠FC开启新赛季征程 临淄足球博物馆举行誓师大会。图片来源: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中国首张篮球比赛公告

    1896年,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举办了中国第一场篮球比赛,这场比赛的的公告复印件收藏于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天津也见证了篮球被引进中国。

    近代中国看天津。作为中国近代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天津开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若干第一,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上海万国竞走比赛团体冠军奖杯

    1925年上海万国竞走比赛团体冠军奖杯,目前陈列于上海体育博物馆。这项赛事,见证了特殊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

    上海万国竞走赛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每年冬季的一个星期日举行,是由外国侨民发起组织的国际体育比赛活动,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万国竞走赛全程51华里,规定3小时20分内跑完。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1925年上海万国竞走比赛团体冠军奖杯。图片来源:上海体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从1928年到1933年,中国队在万国竞走比赛中大放异彩,团体赛实现六连冠,个人赛获得五个冠军。

    “蛙王”世界纪录证书

    中国体育博物馆内,收藏着中国游泳界的“蛙王”戚烈云在运动生涯中荣誉最高、份量最重的破世界纪录的荣誉证书。

    这一证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体育发展的见证。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国际泳联颁发给戚烈云的打破世界纪录荣誉证书。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博物馆官网

    戚烈云籍贯广东台山,1934年6月出生于香港,未满20岁就登上“香港蛙王”的宝座。

    1954年4月8日,戚烈云化装跨过罗湖桥,投入祖国的怀抱,加入到中南大区游泳队。

    1957年5月1日,在广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泳表演赛上,他以1分11秒6的成绩一举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获得了国际泳联的认可,成为我国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庄则栋题字球拍

    2021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作为“乒乓外交”的亲历者,庄则栋亲手题字的乒乓球拍,被收藏于中国乒乓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庄则栋题字球拍。汤彦俊 摄

    1971年日本世乒赛期间,美国选手科恩误上了中国队大巴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搭话,并赠送一块绘有黄山风景的中国织锦留作纪念。

    次日,科恩回赠一件印有“LET IT BE”字样、寓意呼唤和平的T恤,作为回礼。“乒乓外交”,由此铺陈开来。

    在球拍上,庄则栋题字:小球推动大球。正是以体育交往为契机,中美关系逐步破冰。

    许海峰观察镜

    随着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经过一代代体育人的努力,新中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中国体育史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体育博物馆中,收藏着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使用的观察镜。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比赛中。来源:新华社体育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中,27岁的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比赛中,以566环的总成绩夺得了冠军,这是洛杉矶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同时也是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首金。

    中国体育博物馆中的观察镜,用于射击训练和比赛时对弹着点分布情况作细致的观察。由于其具有口径大,倍率高,成像清晰,全视场分辨率高,支撑稳定的特点,故能清晰地观察各种距离上的弹着点,以利修正。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许海峰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使用的观察镜。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博物馆官网

    1999年女足世界杯银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足跻身世界女足强队行列,为中国球迷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1999年的女足世界杯,要算是最为激动人心的比赛之一。

    中国女足继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亚军后再次夺得了本届世界杯亚军。这也是中国女足迄今为止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后一次辉煌。她们在世界杯获得的银牌(复制件),就被收藏在中国体育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1999年世界杯决赛结束后,获得亚军的中国女足姑娘们留下了不甘的泪水。

    在这届女足世界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再战亚特兰大奥运会决赛对手美国时,中国队掌控了场上局面,范运杰在加时赛的头球攻门明显越过了球门线,但裁判漏判。中美两队120分钟战成0:0。点球大战上演,结果中国队4:5惜败痛失冠军。

    在这届世界杯上,孙雯攻入7粒进球,荣膺金靴奖和金球奖,奠定了自己在当时世界足坛女子第一人的位置。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中的标志性事件,多少代中国人的奥运梦终于成真。在开幕式上,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缶,被收藏在北京奥运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丨藏在博物馆里面的中国体育史

    北京奥运开幕式《击缶而歌》。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开幕式上,整齐划一的击缶表演,预示着这届奥运会的不平凡。

    不仅在中国体育史上熠熠生辉,在漫长的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北京奥运会也是难得一见的高光时刻。为了这一天,中国体育人努力了太久,太久。(作者 王昊)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二、简述体育赛事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具有独立形态的体育产生以后,体育赛事也开始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随着人类体育活动的广泛传播而发展壮大起来,直至今天,体育赛事已经成为遍布全球、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人类社会活动。鉴于此,该文就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阐述了体育赛事之于身体活动的组织性群体技击的起源;接着对古代体育赛事的组织形态、比赛项目以及区域分布进行了介绍;最后论述现代体育赛事的兴起及其影响力。

    三、世界近代史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四、解密圣火采集幕后的故事

    解密圣火采集幕后的故事

    第十四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合二为一”传递。

    解密圣火采集幕后的故事

    7月16日,国旗护卫队在彩排。

    解密圣火采集幕后的故事

    圣火少女在进行礼仪培训。

    “36分钟!和我们彩排的时间一分不差。”7月17日9时,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圣火护卫手持火种灯,登上“全运号”专车,标志着以“不忘初心 传递梦想”为主题的火炬传递活动全面启动。此刻,全体工作人员紧张了多日的身心才算慢慢放松下来。

    当天,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成功举办。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全程录播,三秦父老与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这一神圣的历史时刻。

    在“简约、安全、精彩”的仪式背后,是10余个部门200余名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幕后,听听这14天攻坚中的苦和甜、荣光与梦想。

    月色中训练的圣火护卫

    手捧圣火灯,圣火护卫张飚仿佛雕塑一样,稳如泰山,举止训练有素、神态庄严肃穆。

    6月初,武警陕西省总队接到任务——承担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圣火护卫工作。选拔过程堪称“苛刻”:身高180—183厘米、五官端正、体型标准、心理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严谨。从初选出的1500余人中,最终确定了由武警陕西省总队机动支队张飚等6名官兵,组成本次圣火采集仪式的圣火护卫队。

    “我们对标解放军仪仗队,反复观看视频资料,学习他们的动作。顶着风练站稳,迎着太阳坚持不眨眼,我们做到面部表情庄重内敛,展现军人的威严。”张飚说。火种灯重达两千克,练习的时候他常常一站便是数小时,每天晚上胳膊酸得几乎拿不起筷子。

    保证火焰正常燃烧是圣火护卫的重要职责。仪式最后,圣火护卫要从采火棒上引火,点燃火种灯,万一被风吹灭就要重新引燃,影响仪式整体效果。星火广场地处河川狭长地带,风向多变,给引火造成很大难度。

    担任引火人的孔鹏飞说,在7月16日的彩排中,出现了一次熄火状况,为此,大家都有些担忧。当天晚上,6名队员在酒店天台上,模拟不同的风向、风速,反复练习引火,确保一次性引燃火种灯。引火棒中盘绕的灯芯长15厘米,直到凌晨1时灯芯燃尽大家才终止了练习。

    孔鹏飞伸开左手,掌心的老茧仿佛厚厚的“盔甲”。“引燃圣火灯后,引火棒需要熄灭,因为里面有油料,越甩燃烧越旺。为确保姿态动作神圣、庄严、有礼,也不能低头吹,只能用左手手掌迅速扣灭,再缓缓把手拿开,这一动作存在被烧伤的危险。”

    礼宾服上的白色盐霜

    时值三伏,酷暑难耐。各方参与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圣火采集仪式的圆满成功贡献着力量。

    7月16日14时,在彩排间隙,刘延河赶忙拿下头上的白毛巾、脱下羊皮袄。“要防止中暑,不能在关键时候拖后腿。”他笑着说。安塞腰鼓喜庆热烈、富有地域文化特色,被选为仪式的暖场节目。62岁的刘延河从7岁开始打腰鼓,如今已经是安塞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护卫队战士腰杆笔挺、头正颈直、步伐整齐划一出场,给现场带来一股庄严的气氛。喊了几天口令,武警延安支队某部上尉政治指导员童刚的声音已经沙哑。他们身穿礼宾服、腰系武装带、脚穿制式马靴,服饰隆重又厚重。晚上回到营地一看,礼宾服上竟结了一层白色的盐霜,他们连忙送去干洗,保证第二天演出时干净整洁。

    12位圣洁美丽的圣火少女是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她们的陪伴下,两位奥运冠军走向采火盆,顺利点燃采火棒,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凌晨3点多起床化妆,早上7点多我们就到达彩排现场了。有一个动作要单膝跪地,姑娘们膝盖上都是青紫色的伤。”国际礼仪培训师罗莎说,在大量学习借鉴了奥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运动会的素材,再经过和组委会反复协商后,才最终确定了圣火少女的走位和动作,力求呈现出圣洁美好的一面。

    7月17日凌晨3点,趁着月色,工作人员再一次检查舞台的稳固性、地毯的平整度、观众站位地贴的间距等细节,确认无误后才离开。3个小时后,他们又早早来到现场,经过14天紧锣密鼓筹备,检验成效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圣火采集推动全运新高潮

    站在观礼区向主会场望去,以宝塔山为主体往下,依次是红色党旗、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白色“圣火采集仪式”字样、红色主舞台。整个主会场简约大气、浑然天成。

    “我觉得采火地点选择得非常好。延安孕育了中国革命,也是近代红色体育的发源地之一,在宝塔山下举行圣火采集仪式,意义非凡。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圣火采集仪式。”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执委会开发活动部火炬传递处周玥廷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明年将在成都举办,这次她特地来陕西“取经”。

    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陕西迎来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历史上首次同年同地举办。组委会遵循节俭办会原则,创新火炬传递活动,将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合二为一、一体传递。

    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复了《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总体方案》,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群众体育部火炬传递处拿出了6套会场设计方案,最终呈现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作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活动,圣火的成功点燃将三秦大地的全运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7月18日晚,圣火少女宋诗语坐上回家的火车,在手机上又看了一遍转播视频后,她把自己出现的画面截图发了朋友圈,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148个点赞。宋诗语是西北大学数学学院大二学生,身高173厘米,面容姣好,气质颇佳。她还将担任十四运会艺术体操、蹦床项目中的颁奖礼仪志愿者。

    “从广西来到陕西上学,赶上了十四运会,这个机会挺难得的。作为大学生,能为陕西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宋诗语说。记者 侯燕妮文/图

    The End

    发布于:2022-09-16,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莫瓣体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